在线投稿

信息中心

教研天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中心 -> 教研天地 -> 正文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张爱平教授做客桂子山人文论坛 谈美国小说中多视角叙事的复兴

作者:来源:大阳城app 阅读次数:日期:2023年06月09日

(通讯员 刘棋文)6月8号上午,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奇科分校英语系荣休教授张爱平在腾讯会议上做了题为“阅读伦理与阅读世界:美国小说中多视角叙事的复兴”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带头人苏晖教授主持,杨建教授、刘兮颖教授、刘云飞老师及本学科和外语学院硕博研究生聆听了讲座。

苏晖教授热情地为大家介绍了张爱平教授。张教授是加州州立大学奇科分校荣休教授,也是大阳城app(中国)有限公司特聘教授和《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编委,担任美国人文基金会评委和多家英美出版社、期刊专家编审,出版《令人神往的地方:司考特菲兹杰拉德小说中的背景运用》和《“丹·布朗热”及其惊险小说秘诀解析》(与朱振武合著)等专著、译著多部。

讲座伊始,张教授概要地阐明了此次讲座的主要内容,并生动地引入了他的研究问题。他强调“多视角复兴”中的“复兴”一词,并追问为什么要用“复兴”这个词,这种复兴有多强烈,以及它未来会走向何方。首先,张教授强调了“杂语”的使用,认为复调小说与独白小说不同,它早在巴赫金于1934年提出该概念之前就一直被不断重新定义、改造和革新,并以福克纳、莫里森等人的小说为例,认为小说中对于“杂语”的使用对构建一个多层次的叙事至关重要。

张教授进一步提出,自1984年利奥塔提出“威权主义的普世叙事在后现代主义小说中不再可行,导致小叙事和‘本土化’的微叙事出现在小说创作中”以来,今天的美国小说以其复调和多视角的形式,如元叙事、混合叙事和多媒体或多图像小说,已经将巴赫金的复调概念推向了多个叙事声音和线索的多样性之外。它允许作者在文本中进行多任务叙事操作,但也迫使读者接受同时性、矛盾性和多个声音之间的间隙与空白。

接下来,张教授比较并详细阐释了怀特海德的《尼克少年》和厄德里克的《守夜人》两部作品,展示了多视角叙事的复兴如何为当代美国小说注入新的能量。这两部小说都是历史或半虚构的,故事情节将过去、现在和未来无缝地融入其叙事中。它们的各种结构特征,如交叉的时间/空间结构、平行的二元对立、冲突的符号系统等都为小说的叙事增添了深度和复杂性。

张教授在最后总结道,多视角叙事是文学想象力的象征性展示,展现了其强大和复杂性。它的复兴为当代美国小说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和多样性。读者可以通过阅读这些交织、融合的叙述来更多地了解世界。

苏晖教授对张教授表达了感谢,认为张教授的讲座既有理论深度,又有批评实践,将视野的广度和文本分析结合起来,体现出非常深厚的学养,让大家叹为观止,收获颇丰。杨建教授回顾了张教授从2019年至今年的每次讲座,认为张教授横贯东西的广阔视野拓展了比较文学研究的新角度,同时也对大阳城app师生影响至深,拓宽了大家的学术研究维度。杨建教授以“后现代否定宏大叙事语境与当代美国小说多视角复兴强调复调叙事之间是否存在冲突”、“叙事视角和叙事结构的联系”等问题开启了交流互动环节。同学们也纷纷提出“价值判断在小说中是否必要”、“申丹老师的双重叙事与复调小说的区别”等有趣的问题,张教授对此都一一做出了详尽的解答。张教授将近两小时的讲座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别开生面的讲座,让师生徜徉在广阔的文学海洋中,进一步领略到了文学的魅力。本次讲座在大家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